Search

#派信箱【寫給想舉起人民法槌的你】📭
 
最近 YouTube 上有個叫「#反正...

  • Share this:

#派信箱【寫給想舉起人民法槌的你】📭
 
最近 YouTube 上有個叫「#反正我很閒」的頻道,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呢?
 
今天,我想從他們的「左翼電影 血汗奴工系列」聊聊對話這件事。
 
這些影片的主軸,大致上是有個人會發現我們的社會被資本主義吞噬扭曲的一面,然後說些很左派的話,但卻莫名其妙的很好笑。
 
比方說,碰到本來休假卻被叫回來加班,沒有加班費,月薪又只有 25K 的朋友的朋友,他就舉起右手,說這不是他的手而是「#人民的法槌」,誓言要「捶倒資本主義的高牆」。
 
或者,因為加班而無法和朋友夜唱,但聽到其他人相同的遭遇,意識到資本主義的不平等來自農業革命,所以要發起「構造改革」,以採集狩獵打破資本主義商品化的網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大學讀過一些 #社會學,對於影片裡的說法或許不會太陌生,甚至會勾起第一次接觸 #左派思想 時那種醍醐灌頂的感受(?)
 
不過為什麼讀起來深刻的文字和理論,轉換成影片的內容時卻會讓觀眾莫名的想笑呢?
 
「因為是戲劇化的表演啊!」你可能會這麼說。
 
這樣想當然沒錯。不論是演出時的表情、語氣或劇情設定,都會讓文字產生新的氛圍。不過,會不會還存在其他原因呢?
 
如果從腳本來看,在法槌或構造改革的段落裡,宣揚左派精神的那個人其實多半時間是把自己的價值灌注在對方身上,並沒有想好好進行對話。
 
也就是說,他的理念雖然很好,但在過分理想化且沒有考慮對方的條件或感受之下,甚至當他實踐左派精神的方法也不切實際時,更讓他的長篇大論成為笑點。
 
這並不是說左派價值不好,也不是說我們都應該屈服在資本主義之下,而是我們在宣揚理想的同時,有沒有看見眼前「這個人」的掙扎呢?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該怎麼做,但卻不得不這麼做。如果沒有看見這樣的掙扎就一味的推行自己的理念,好像有點自私或不合乎人性,對吧?
 
希望你不會覺得這樣的分析太嚴肅或「超譯」了。如果你對他們的影片有其他的看法,也歡迎回信告訴我喔!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對話千層派】發起鼓勵全民對話的運動,希望大家都能與身邊的人們討論政治、民生,交換彼此的資訊與觀點,進而相互理解、取得共識,一起找出打造理想未來的方法。
View all posts